中国女篮无缘亚洲杯决赛,三分雨浇灭卫冕梦

在深圳市体育中心进行的2025年女篮亚洲杯半决赛中,中国女篮以81比90负于曾经在热身赛中两次击败的日本队,遗憾止步决赛。这场充满悬念的较量伴随着台风“韦帕”的狂风暴雨,却未能带来期待中的胜利。赛后,中国队球员张子宇低头不语,杨舒予苦望记分牌,而韩旭难掩失落泪洒现场。输球不仅让球队的卫冕计划宣告失败,也给中国篮球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:如何让曾经的世界杯亚军队伍重现巅峰?

中国女篮从卫冕冠军到亚洲杯季军,重启复兴之路

深圳市体育中心这晚热闹非凡,不仅举办了女篮亚洲杯半决赛,还迎来了深圳新鹏城队的中超比赛。尽管台风引发了大雨,4万余名观众依然齐聚现场助威。中国女篮此前表现出色,在小组赛阶段连续战胜印度尼西亚、韩国和新西兰,凭借全胜战绩锁定四强名额。内线小将张子宇更以统治力令人惊艳,被对手称为“无法单防的存在”。带着外界的高度期待,现场看台坐满了郑海霞、苗立杰、隋菲菲等中国篮球名宿,以及李春江、张勇军等男篮名帅。但结果却让全场陷入沉默。

日本队快攻制胜,中国双塔受困

比赛一开始,日本女篮就展现出了与热身赛不同的状态,凭借高速进攻和精准三分全面压制中国队。19岁的日本后卫田中心投出了令人惊叹的手感,首节即命中5记三分累计砍下21分。中国队原本倚重的“双塔”阵容,却在日本队的冲击下显得陷入困局。身高2.26米的张子宇暴露了退防移动慢的弱点,被日本队频频利用快攻得分。下半场,非裔球员马乌里面对张子宇命中关键跳投时,镜头捕捉到了中国传奇中锋郑海霞焦虑的神情,交织镜头画面尤显失利的残酷。

主教练宫鲁鸣在赛后总结时坦诚,“我们的双塔阵容因为高度优势产生了防守漏洞,给了对方得分机会。”他表示,如何让“双塔”阵容在与快速打法的对抗中实现有效适应,将是未来的重要课题。“未来,我们可能会尝试‘一高四小’的阵容,这样可以在速度方面进行优化。”宫鲁鸣强调,面对本场比赛的失利,球队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,调整战术体系。

国际化差距显现,中国女篮需突破瓶颈

面对日本队迅捷的攻防和娴熟的配合,中国队输掉的不仅是比赛,更暴露了与国际高水平球队间的差距。尽管中国队在整体身高和纸面实力上占优,但日本女篮曾获东京奥运亚军的经历足以说明她们的战斗力。田中心的表现不禁让人联想到同样身高1.72米、效力NBA灰熊队的日本男篮后卫河村勇辉,而马乌里、渡嘉敷来梦等人都曾或正在WNBA效力。相比之下,中国队多数球员并未曾充分体验国际高水平联赛,仅韩旭、杨力维等少数球员有过短暂的海外经历。

中国女篮曾有郑海霞、隋菲菲、苗立杰等名将在WNBA打出佳绩,近年来韩旭、李月汝等球员虽尝试出国磨砺,但目前只有李月汝仍在WNBA达拉斯飞翼队效力。26岁的韩旭自2023年离开纽约自由人队后便转战国内联赛,竞技状态有所下滑。在本场比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,韩旭哽咽回应有关国际发展问题时表示,未来仍希望重回海外联赛,“我愿意全力争取,去海外提升自己。”而同样期待留洋机会的杨舒予,曾表示视其姐姐杨力维为榜样,希望未来能够跻身更高水平的赛场。这种追求个人发展的目标,无疑是中国女篮提升整体实力的关键所在。

失败即起点,未来目标在洛杉矶

中国女篮在三四名排位赛中击败韩国队,最终收获亚洲杯季军。尽管未能进入决赛,宫鲁鸣对此次比赛表现进行了坦诚评价,“我们的策略与年轻球员的成长并未改变。亚洲杯是一个汇聚经验的机会,队伍还在老中青结合阶段,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。”他强调,本届亚洲杯的成绩不会影响球队备战计划,与此前巴黎奥运周期一样,新周期的长远目标依然瞄准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。这意味着未来阵容调整仍在进一步规划,他直言不少现役球员可能仍得适应这种长期变动。

女篮更新换代的趋势在此次亚洲杯已然显现。首次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成人赛事的张子宇是未来的核心,她不是唯一撑起希望的新人,像翟若云、贾赛琪这样的队员也在赛场上展现了年轻的战斗力。对于像杨舒予、罗欣棫等虽已有比赛经验,但首次以主力身份担任重任的年轻球员,一次高水平赛事的历练将提供宝贵的成长空间。

韩旭同样持乐观态度,“无论输赢,这场失败对之后的比赛其实是很好的积累经验。”她表示,中国队会从失利中汲取教训,调整自己,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继续奋勇前行。这份对未来的坚定与期待,或许正是如今中国女篮重振荣光的起点。

中国女篮从卫冕冠军到亚洲杯季军,重启复兴之路

专题采写:南方都市报记者 汪雅云